网络老师和传统老师,谁比谁高
各“师”其职的时代,终究还是来了。
互联网的滚滚巨轮改变了很多行业及其形态,教育行业的变更是势在必行。
以前大家期望从政府端口改变和突破,结果,市场化的互联网吹起了这场革命的号角。
所以,变革之下,跟老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分析。
1)学生是师资和课程的产物。
如果说好的学生是「产品」,那么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只有两样:「师资」和「课程」。而教培行业20多年的发展,两家巨头企业也分别把这两个要素各自发挥到了极致。
90年代起家的新东方重「名师」,打造了 罗永浩,李笑来等一批,不仅是影响教育行业甚至可以堪称当时第一代「网红」。那个时代,是老师们的甜蜜期,只要你有能力,你就可以在新东方打出你的风格和名号。
新时代发家的好未来重「体系」,不要名师,狠抓标准化课程的复制。从口碑到双师模式,再次让人看到标准化教育的扩张力。
但是对于老师而言,离开了这个体系,个人似乎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那现在呢?「网红时代」是一种回归,让学生和家长们再次意识到个人品牌的价值。
重「师资」的时代回归,对于每个个体老师而言都是好事。百万年薪的名师,对于整个行业必然带来新一波福音,更多优秀的人才涌入,必然最终会造福学生和家长。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你有能力,那就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让自己成为不可替代的名师。靠不靠企业,都有可能实现这样的收入,这是多么美好的时代啊!
但是,如果你做不到呢?
2)教育包括教和育,名师们负责「教」,我们负责「育」。
“教”者, 上所施下所效也。也就是完成知识传递和复制的过程。
“育”者, 养子使作善也。品格和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需要沟通,需要陪伴。
哪一方面更重要? 都重要。所以教育放在了一起。
但是,互联网时代,显然很可能把二者分开,形成我们开篇提到的各“师”其职的局面。
名师有他们的光环,要么师出名校,上课风格好玩有趣;要么有独特的教学方法,思维逻辑清晰。
这些都是他们的优势。
「明星」效应之下,家长愿意报名,学生们喜欢学,愿意听,就让他们去学,何乐而不为。
但是网络化的时代,他们最多也就只能做到「教」罢了。作为一个传统老师,找到自己最优的生态位(定位),其实你会过得比以前更滋润:
1)重点放在“育”的部分。找到差异化,千万不要跟名师比知识,如何做好学生关怀和激励,这是至关重要的;
2)拿“名师”为我所用。他们最多就是直播课和录播课,把他们作为你的资源。既然他们教得好,反正都是我的「教具」,那我就省事了,化敌为友,何乐为不为(版权当然要遵守);
3)持续学习。以前我们看不到名师们怎么教,想学也学不到。现在好了,互联网联通一切,只要你是有心的老师,你一定可以通过打磨自己实现个人的再次突破;
4)懂得沟通,严把归因。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最终的衡量标准。但是是谁的功劳呢?通过有效的沟通,让学生和家长时刻清楚,是你借着「名师」,让学生有提升,这是关键。换句话说,这是你的功劳,而不是「名师」的。
总而言之,时代的洪流不可阻挡,教育市场和教师市场必然会出现互联网化的结果:学生往头部资源聚集,「少量名师服务多数学生」是个必然。
毕竟这是好事,这是教育资源最优化配置的体现。
作为新时代的个体,我们就顺流而下,有能力的就上,成为时代的宠儿;暂时没有能力的就补,打好差异化,照样幸福快乐。
我是乔先生乔爸爸,十年教书匠~~希望作为老师的你,成为最好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