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为什么是影响中国人最深的网络词汇?
最近“屌丝”这个词又回到了公众视野中。
事情源于小米高管在2020年第13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年会上的一次发言,在发言中,她用开玩笑的语气提到一句“得屌丝者得天下”,引发公众一片哗然。事后,发表争议言论的高管引咎辞职,但这个萦绕在中国男人头顶,这几年存在感慢慢被“社畜”“打工人”代替的词语,又一次回到了公众的面前。
屌丝一词起源于2011年,近十年来,它成了在国人记忆最为深刻的网络用语之一。
从李毅吧开始,滚雪球式的网络传播赋予这个词“苦逼、矮矬穷”等含义,一边影射贴吧网友的用户画像,但另一方面这个词开始和那些生活过的不如意的网友生活逐渐贴近,“屌丝”似乎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代表,正式成为了“苦逼”阶层的代名词。
就这样,出身卑微、996搬砖、爱网游、爱贴吧、爱女神也爱幻想,在真爱和机会面前缺乏行动力,想做而不敢做,成为屌丝们的集体特征。他们的性格是矛盾的几何体:自卑、自贱却也自以为是,善良但又懦弱。
其实直到现在,这样的心态也普遍存在于我们身边,这也是屌丝当时爆红网络的一个重要原因。不管怎么说,“屌丝”这个词天生带着争议气质来到世间,在说出口的时候,就会有人皱眉头。
从2012年起,国内网络上围绕着“屌丝”掀起了一股网络次文化大生产。
当年传入国内的德国喜剧短剧《炸弹妞》被字幕组形象的翻译成《屌丝女士》,也因为这个名字,这部剧火爆网络,日剧《桃花期》也因为其中死宅型男主迎来桃花运的故事,被网友取名为《屌丝的逆袭》。
而曾被称为国内喊麦第一人的网络主播MC石头,因为其作品在A站等网站被恶搞,杀马特的发型,网吧摄像头的粗糙画质,以及一口独特的“黑喂狗(Here we go)”的川式英语,被认为是典型的屌丝代表人物,还成为当时红遍网络的网红,被主流媒体报道,被北上广的迪厅请去做现场。
“屌丝”的标签更是从网络延伸到现实当中。当年刚刚毕业的电子科技大学学生金雪涛和朋友在西南财经大学大门的对面开了一家面馆。名字叫“舌尖上的屌丝”的小餐馆,蹭上《舌尖上的中国》与“屌丝”两个热点,开业三天就赚了上万元。
当时,餐馆门口的大白板上歪歪扭扭的写满了各种菜名,这些菜还是分区域的,有“高帅富专栏”、有“屌丝专区”、还有“女神必点”等等,而且菜名也做了精心的设计,比如有骚牛肉、阿扁黄瓜、春哥四季豆、杜甫忙等。
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屌丝”也成了当时小米创始人雷军用来推广新品的话,在2013年的采访中,他曾经这样说道:“得屌丝者得天下,我靠‘红米手机’得天下”的豪言壮语。
和如今的马保国现象不同,“屌丝”这个词在诞生一周年时还得到了主流媒体的聚光灯。2012年11月《人民日报》十八大特刊刊发《激发中国前行的最大力量》,文中写道:“市场经济的冲击余波未了,……分配焦虑、环境恐慌,拼爹时代、屌丝心态,极端事件、群体抗议,百姓、社会、市场、政府的关系进入‘敏感期’。”由此,这个词提升了不少地位。
但也有不少人对这个词的字眼非常敏感。当年《咬文嚼字》杂志发布了“2012年十大流行语”中该词未入选,专家认为,“它的不雅、恶俗的趣味是很明显的”。
“屌丝”其实在全世界都存在,在日本,“御宅族”是社会中“失败组”的代表,一直待在家中,迷恋于二次元和电玩的宅男们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成为日本年轻人的屌丝中坚力量,而对生活缺乏热情和活力的“干物女”也是“女屌丝”的翻版。
在韩国,“三抛世代”们放弃恋爱、结婚、生子。后来进一步发展为放弃人际关系、购置房产、梦想和希望,成为“七抛世代”,甚至“N抛世代”。
在欧美,经过了长时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在都市竞争中败下阵来的人们被称为“Loser”,直至今日还被美国总统特朗普经常挂在嘴上,用来攻击政敌。但和“屌丝”们一样,即便是失败也能接受自己的风潮也在渐渐出现。战后婴儿潮所代表的群体眼中的成功早已经被现在的美国年轻人瞧不起,各种反嘲讽和戏谑已经通过社交网络的出现,淹没了精英阶级的话语权。
反观国内,“屌丝”在网络上的存在感也已经被其他流行语代替,现在,他们的名字叫“社畜”“佛系青年”“打工人”“丁工人””抄车人””尾款人”……
不过年轻人也在不断变化着,不管是此前的”丧文化”、“佛系”文化,还是如今的“社畜”、“打工人”,在实现自我安慰的过程中,也在和自我与周围环境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