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论语:“网络厕所”,散发网暴臭气
“我发在自己社交平台上的照片,莫名其妙被别人‘挂厕’了,对方发表了不少贬损我的言论,评论里也都是对我的人身攻击。”近期,不少网友仅仅因为一两句跟帖评论就遭遇“挂厕”辱骂,引起了公众对“网络厕所”这一现象的关注。
据法治日报报道,所谓“挂厕”,是指当事人照片、行为或言论被网友投稿至社交平台的“厕所号”,亦称“网络厕所”;而“厕所号”是在二次元、追星族、游戏圈中较为流行的一类隔空喊话式账号,网友可以通过后台向该账号发送私信进行投稿,账号所有者再将投稿以匿名形式发出。“厕友”可以在“网络厕所”里大发牢骚,甚至将无名火引到无辜人身上。
“网络厕所”可谓臭气熏天,或对普通人展开匿名人身攻击,或修出明星丑图诱导粉丝骂战,无不肆意妄为。据报道,有的“厕所号”运营者声称账号“仅是为当代重压力的年轻人提供一种新颖的放松途径”,打着放松的旗号就可以恶意中伤他人?“网络厕所”是虚拟的,“厕友”是匿名的,对他人的伤害却是实实在在的。暴露个人私密信息、杜撰假消息侮辱他人、相互煽动仇恨和暴力,损害的是他人正当权益,伤害的是社会文明风气。尤其令人担忧的是,“网络厕所”的关注者、投稿者和被“挂”者中,有不少是未成年人。各种污言秽语玷污童真,扭曲三观,甚至有未成年人被“挂厕”,导致悲剧发生。
“网络厕所”寄存在网络空间,难道平台和监管部门向来无从觉察?如果“网络厕所”游离在监管之外,岂不成了网暴的庇护所?给“网络厕所”文化消毒,势在必行。平台要进一步落实网络实名制,并根据“网络厕所”中的用语习惯不断增强辨别和审核能力;监管部门更要加强协同治理,亮出法律武器,让臭气熏天的网暴者无处遁形。
清除“网络厕所”,是还网络空间清风正气,是为了让青少年免受网络污染,保护更多网民合法权益。